- 质量工程
- 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
- 省级教育中心
- 省级建设专业
- 特色专业
- 教研教改
特色专业
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
——长沙学院特色专业
本专业在校级特色专业建设期间,严格按照所制订的专业建设规划,认真落实专业建设方案,在师资队伍建设、教学条件建设、专业改革与建设、教学研究、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,目前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、在省内具有相当的知名度,总体水平居于省内同类院校的领先位置,被省教育厅批准为“省资助建设专业”,专业建设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,分别于2012年6月22日在湖南日报以《跨越—长沙学院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本科职业型人才速写》为题目、2012年6月20日在长沙晚报以《高校“接地气”,巧塑本科职业型人才—长沙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纪实》为题进行了重点报道。
1、 师资队伍建设
坚持“引进与培养”两手抓,一方面从“985院校”、“211院校”积极引进博士,一方面鼓励现有教师进行学历教育,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。有专任教师29人,其中教授7人,副教授11人,讲师5人,其中教授、副教授占62%;具有博士学位的7人,占24%,45岁以下的教师20人,其中博士学位的5人,占25%,硕士15人;35岁(含)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占100%。
2、 教学条件建设
累积投入的专业建设经费达到近1000万元,用以保证实验室建设及师资、课程、教材和教学方面的建设,目前校内实验室面积达2780平方米,仪器设备总值约1167万元;建有10余家校外实习基地,其中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2个,校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1个;学校有11095平方米的图书馆,机电类图书近9万册,学校已投资600多万元建立了高速宽带网,拥有专业文献阅览室。
3、 专业改革与建设
根据我校的办学定位,成立了第二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,探索了一条与之相应的校企合作“双基制”人才培养模式,分别与中联重科、远大空调、山河智能、三一重工等国内知名企业进行合作办学,成立“中联班”、“远大班”和“山河班”,形成了以校内校外两个基地为合作单位的校企联合“双基制”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。
4、 教学研究
始终注重教学改革与研究,获得湖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“深化校企合作,构建“双基制”新模式,培养本科职业型机械类人才”1项;长沙学院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,三等奖1项。实行主讲教师课程负责人制、选用精品及国家规划教材等措施,高度重视教材选用和教材建设。在教材选用上,坚持规划教材、获奖教材和优秀教材的选用原则,保证教材质量和课程质量。
5、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能力
项目建设期间,共毕业学生838人,考研平均录取率14.81%,毕业生总就业率平均93.81%,平均学位授予率为96.22%。组织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、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、中南地区港澳特区大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、湖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。每年有近60%的学生到长沙中联重科、三一重工和山河智能等工程机械企业就业,并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表现得到了有人单位的肯定,2007届毕业生毕君和、林常清与石勤等分别走上了服务站站长岗位,为长沙市工程机械行业培养了大量人才。
本专业的特色
本专业一直围绕湖南省特别是长沙市的产业布局,以工程机械和汽车工业等装备制造业为行业依托,为湖南省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发展输送高品质的人力资源。其特色与优势主要体现在:
1、“双基制”人才培养模式
以人才需求为导向,确立工程应用型人才的“双基制”培养新思路,探索校企联合办学的新方式和新途径,以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,实现了“产学结合”,“课内与课外结合”人才培养方式相结合。
2、具有特色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
瞄准市场需求,构建三个专业方向(工程机械服务工程方向、汽车服务工程方向、现代制造技术方向),同时使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整体优化,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发展空间,为个性化人才的脱颖而出创设良好的机制与环境。
3、以服务长沙市地方经济为宗旨,校企合作培养人才
长沙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紧紧围绕学校办学定位,以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建设求,密切联系中联重科、三一重工、山河智能和远大空调等企事业单位,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。
(来源:新莆京app电子游戏 校核:何航敏 编辑:程立志 审核:许焰 更新时间:2021-04-20)